若我成佛,国中群生随心欲见诸佛净国殊胜庄严,于宝树间悉皆出现,犹如明镜见其面像,若不尔者,不取菩提。
如果我将来成佛,国中众生只要想见到其它清净佛国的殊胜庄严景象,在宝树间就能出现这些景象,犹如在明镜中见到自己的面像一样,如果不能这样,我就不取菩提果位。
极乐世界的众生只要动一个念头,当下就能在宝树间见到其它佛国的庄严景象。他们不需要通过望远镜往东方看半天,最后才模模糊糊地看到一点:噢,是不是现喜刹土?对对对。刚看到一点又马上看不见了:什么问题,是不是我的机器有问题?摆弄了半天,最后还是什么都看不见。开玩笑,极乐世界不可能是这样的。
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金、银、颇梨德甲买球app、琉璃、赤珠、玛瑙园林新闻、玉等七宝树。不像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,连一棵树都找不到,即使偶尔有一棵树,很快也被山羊啃光了。更为稀奇的是,这些宝树间能现出其它各个刹土的景象,就像在明镜中看自己的面容一样清晰。当然,不仅极乐世界的宝树,那里的无量殿、水池中也能现出其它刹土的景象,不管你想看哪个刹土,当下就能现前。
祈福多样,寺内最多的是礼佛送子观音处,并且还有不少游客将名字写在红条子上,拴在栏杆处,祈求姻缘美满,又是一个目的,至于说祈福平安健康,那更是不在话下。在游客们心目中,这里的礼佛祈福虽然多样,但胜在有一份心安,周围静谧的环境更是让自己感到幸福!
寺庙园林设计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,它以宗教精神为基底,融糅传统园林的景观特色,在空间形式上折射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。
一些著名的大型寺庙园林,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,积淀着宗教史迹与名人历史故事,题刻下历代文化雅士的摩崖碑刻和楹联诗文,使寺庙园林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游赏价值。
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,便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。随之而来的佛教文化,几乎对我国所有的传统文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其中也包括园林艺术。佛经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七重林、七宝池、八功德水。池中莲花大如车,天上飘落许多曼陀罗花,色彩缤纷的奇妙之鸟,发出婉转优雅的鸣声。佛画中的极乐世界也是重楼华宇、回廊殿阁、虹桥碧波,廊外有山林美景,天上有吉祥天等等。这些美丽的景象,都为之后我国园林建造风格提供了超越性的美学思想蓝本。
“青青翠竹,皆是法身,郁郁黄花,无非般若德甲买球app。”佛教认为,世间万物皆在六道轮回之中,六道之中众生乃至一草一木一石一砂砾,皆有佛性。园林的建筑风格乃至一草一木的姿态、造型、摆设,越是相互融合,越是展现世间万物的佛性本质,也越能体现佛教天人合一的思想。